麦田文学网

观梅有感

元代: 刘因

东风吹落战尘沙,梦想西湖处士家。
只恐江南春意减,此心元不为梅花。

东风吹落战尘沙,梦想西湖处士家。
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,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。

只恐江南春意减,此心元不为梅花。
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,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!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烈夫编著.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、元朝[M].武汉:武汉出版社,2016 ,267.
2、 郝勇著. 中华古诗精粹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1995 ,157-158.

东风吹落战尘沙(shā),梦想西湖处士家。
东风:春风。战:形容纷纷落下。西湖处士:指北宋诗人林逋,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,赏梅养鹤,终身不仕,也不婚娶,世称“梅妻鹤子”。其咏梅诗《山园小梅》传诵于世。处士,隐士。

只恐(kǒng)江南春意减,此心元不为梅花。
恐:担心。减:指春天将要消逝。元:通“原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烈夫编著.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、元朝[M].武汉:武汉出版社,2016 ,267.
2、 郝勇著. 中华古诗精粹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1995 ,157-158.

东风吹落战尘沙,梦想西湖处士家。
只恐江南春意减,此心元不为梅花。

  此诗首句用“东风吹落战尘沙”隐喻宋室灭亡;次句以“梦想西湖处士家”,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;第三句一个“恐”字,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,而“江南春意减”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;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。全诗以观梅而有感,而引发联想,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,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,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,曲折中见深意。

  东风骀荡,摇枝拂叶,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,花蕊花瓣,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。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,本该令游人陶醉,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,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,因为,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。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,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,那里曾是他的希望,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。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,但是,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,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,这里的一个“梦”字,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。

  想起江南之后,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,语气也委婉起来。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,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。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,诗人耳闻目睹,记忆犹新,他担心那“大乱凡数十余年,数千里间,人民杀戮几尽”(《武强尉孙君墓铭》)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,所以,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,他的《观梅有感》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。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,同样身为隐士,一个伴梅饲鹤,受到皇帝的褒奖;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,而如今,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,他不能不为自己,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。

  此诗短小精悍,音节铿锵,读来朗朗上口。全篇未用任何典故,照样发人深省,意味深长。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,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。不过,象征毕竟太含蓄,太沉闷,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,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。“此心元不为梅花”一句,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,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,虽然沉闷了些,总算给人以希望,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钱仲联.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·金·元·明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4 ,101-102.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,梦中飞向西湖边种梅人家。
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,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!

注释
东风:春风。
战:形容纷纷落下。
西湖处士:指北宋诗人林逋,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,赏梅养鹤,终身不仕,也不婚娶,世称“梅妻鹤子”。其咏梅诗《山园小梅》传诵于世。处士,隐士。
恐:担心。
减:指春天将要消逝。
元:通“原”。

 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烈夫编著.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、元朝[M].武汉:武汉出版社,2016 ,267.
2、 郝勇著. 中华古诗精粹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1995 ,157-158.

赏析

  此诗首句用“东风吹落战尘沙”隐喻宋室灭亡;次句以“梦想西湖处士家”,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;第三句一个“恐”字,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,而“江南春意减”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;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。全诗以观梅而有感,而引发联想,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,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,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,曲折中见深意。

  东风骀荡,摇枝拂叶,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,花蕊花瓣,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。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,本该令游人陶醉,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,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,因为,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。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,那里曾经是西湖

创作背景

  此诗应是刘因三十岁左右时,观赏梅花而作。刘因世代业儒, 从小接受汉文化的熏陶,虽然他并不是宋朝人,但对宋朝的灭亡常常表现出痛惜、悼念的感情。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 十一月诏责州、县限期捕获江南“盗贼”,镇压南宋亡后八年仍未断绝的反元斗争。刘因便借歌咏梅花来曲折地寄托他对宋王朝的怀恋,抒发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傅德岷,李书敏主编. 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 先秦-1949[M].重庆:重庆出版社,1997 ,241.
刘因

刘因

刘因(1249~1293) 元代著名理学家、诗人。字梦吉,号静修。初名骃,字梦骥。雄州容城(今河北容城县)人。3 岁识字,6岁能诗,10岁能文,落笔惊人。年刚20,才华出众,性不苟合。家贫教授生徒,皆有成就。因爱诸葛亮“静以修身”之语,题所居为“静修”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应召入朝,为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。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。母死后居丧在家。至元二十八年,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,他以疾辞。死后追赠翰林学士、资政大夫、上护军、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谥“文靖”。明朝,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。

猜您喜欢

醉落魄·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

宋代:管鉴

春阴漠漠。海棠花底东风恶。人情不似春情薄。守定花枝,不放花零落。
绿尊细细供春酌。酒醒无奈愁如昨。殷勤待与东风约。莫苦吹花,何似吹愁却。

少年游·栏干十二独凭春

宋代: 欧阳修

栏干十二独凭春,晴碧远连云。千里万里,二月三月,行色苦愁人。
谢家池上,江淹浦畔,吟魄与离魂。那堪疏雨滴黄昏。更特地、忆王孙。

玉烛新·白海棠

清代: 顾太清

初晴新雨后。乍洗褪胭脂,缟衣妆就。东风倦倚,憨憨态、不管敲残更漏。嫩寒天气,正睡稳、乌衣时候。深夜静、银烛高烧,微香暗侵襟袖。
盈盈一点芳心,占多少春光,问卿知否?红妆莫斗。谁得似、净骨天然清瘦。神娟韵秀。雅称个、花仙为首。还要倩、流水高山,花前慢奏。

六丑·杨花

宋代:彭元逊

似东风老大,那复有、当时风气。有情不收,江山身是寄。浩荡何世。但忆临官道,暂来不住,便出门千里。痴心指望回风坠。扇底相逢,钗头微缀。他家万条千缕,解遮亭障驿,不隔江水。
瓜洲曾舣,等行人岁岁。日下长秋,城乌夜起。帐庐好在春睡。共飞归湖上,草青无地。愔愔雨、春心如腻。欲待化、丰乐楼前,青门都废。何人念、流落无几。点点抟作,雪绵松润,为君裛泪。

横波亭

金朝: 元好问

孤亭突兀插飞流,气压元龙百尺楼。
万里风涛接瀛海,千年豪杰壮山丘。
疏星澹月鱼龙夜,老木清霜鸿雁秋。
倚剑长歌一杯酒,浮云西北是神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