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花鸭

唐代: 杜甫

花鸭无泥滓,阶前每缓行。
羽毛知独立,黑白太分明。
不觉群心妒,休牵众眼惊。
稻粱沾汝在,作意莫先鸣。

花鸭无泥滓,阶前每缓行。
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,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。

羽毛知独立,黑白太分明。
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,黑白二色非常分明。

不觉群心妒,休牵众眼惊。
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,不要惹得众眼受惊。

稻粱沾汝在,作意莫先鸣。
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,就千万不要先出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韩成武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438
2、 杜甫著.杜甫诗集:凤凰出版社,2013:158-159
3、 李谊.杜甫草堂诗注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2:151

花鸭无泥滓(zǐ),阶前每缓行。
花鸭:水禽。泥滓:泥渣。阶前:一作“中庭”。

羽毛知独立,黑白太分明。

不觉群心妒,休牵众眼惊。
牵:惹得。

稻粱沾汝在,作意莫先鸣。
稻粱:鸭饲料,比喻禄位。沾:沾受恩惠。先鸣:比喻直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韩成武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438
2、 杜甫著.杜甫诗集:凤凰出版社,2013:158-159
3、 李谊.杜甫草堂诗注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2:151
花鸭无泥滓,阶前每缓行。
羽毛知独立,黑白太分明。
不觉群心妒,休牵众眼惊。
稻粱沾汝在,作意莫先鸣。

 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。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,阶前徐行,羽毛独立,黑白分明。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,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:受人恩惠就不要“先鸣”,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“自警”之语。这首诗借物说事,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。

  “花鸭无泥滓,阶前每缓行”,诗人明白提醒读者,江头所见的“花鸭”,羽毛洁净,不染泥滓,而且步态从容不迫。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,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,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。众鸭竞食,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。举止显得与众不同,花鸭不与众鸭争食,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,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,并招来不测之灾。

  “羽毛知独立,黑白太分明”仍是写诗人所见。原来“花鸭”毛色不杂,只有“黑”“白”二色,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。它正象征着花鸭,甚至也是诗人那“黑白分明、的处世态度。可见“花鸭”正是以其特殊的“花”才引起诗人注意、得到诗人赞赏的。

  这句诗中的“太”字也值得特别玩味,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: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,态度特别分明、不容丝毫苟且;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。体会到这一点,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,才不会感到突然。

  “不觉群心妒,休牵众眼惊。”前一句仍是叙写,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,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。“不觉”二字,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,对众鸭的惊猜、嫉妒浑然不觉,或者竟是满不在乎。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,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。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,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。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,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。诗人由己及鸭,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。诗人动了感情,撇开鸭与人的界限,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。实际上,“不觉”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,联系后一句“休牵众眼惊”的明劝,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“警觉”“群心妒”之意就容易理解了。

  “稻粱沾汝在,作意莫先鸣”,是进一层劝说。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: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,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,那样会触怒主人,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!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,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,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“自警”之语。

  杜甫这里的“莫先鸣”,其精义就是要处于“鸣”与不“先鸣”之间,不能不鸣,也不能先鸣。杜甫丢掉谏官,缘于先鸣。以后流离陇蜀,依人为生,不鸣则无从致“稻粱”;当然更不能先鸣,一旦先鸣,既沾之“稻粱”又会失去。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,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,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陶道恕.杜甫诗歌赏析集:巴蜀书社,1993:288-290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,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。
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,黑白二色非常分明。
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,不要惹得众眼受惊。
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,就千万不要先出声。

注释
花鸭:水禽。
泥滓(zǐ):泥渣。
阶前:一作“中庭”。
牵:惹得。
稻粱:鸭饲料,比喻禄位。沾:沾受恩惠。
先鸣:比喻直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韩成武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438
2、 杜甫著.杜甫诗集:凤凰出版社,2013:158-159
3、 李谊.杜甫草堂诗注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2:151

赏析

 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。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,阶前徐行,羽毛独立,黑白分明。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,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:受人恩惠就不要“先鸣”,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“自警”之语。这首诗借物说事,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。

  “花鸭无泥滓,阶前每缓行”,诗人明白提醒读者,江头所见的“花鸭”,羽毛洁净,不染泥滓,而且步态从容不迫。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,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,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。众鸭竞食,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。举止显得与众不同,花鸭不与众鸭争食,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,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,并招来不测之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公元762年(唐代宗宝应元年)。公元759年(唐肃宗乾元二年)十二月,他举家由陇入蜀。此间,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、生命之美的同时,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进行冷静的反思。《江头五咏》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、花草,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。《花鸭》便是其中最后一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邓魁英.杜甫诗选:南海出版公司,2005:156
2、 周啸天.似花还似非花:凤凰出版社,2009:23
杜甫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猜您喜欢

咏院中丛竹

唐代:吕太一

擢擢当轩竹,青青重岁寒。
心贞徒见赏,箨小未成竿。

花犯·苔梅

宋代: 王沂孙

古婵娟,苍鬟素靥,盈盈瞰流水。断魂十里。叹绀缕飘零,难系离思。故山岁晚谁堪寄。琅玕聊自倚。谩记我、绿蓑冲雪,孤舟寒浪里。
三花两蕊破蒙茸,依依似有恨,明珠轻委。云卧稳,蓝衣正、护春憔悴。罗浮梦、半蟾挂晓,幺凤冷、山中人乍起。又唤取、玉奴归去,余香空翠被。

咏兴国寺佛殿前幡

唐代: 李世民

拂霞疑电落,腾虚状写虹。
屈伸烟雾里,低举白云中。
纷披乍依迥,掣曳或随风。
念兹轻薄质,无翅强摇空。

菊花

唐代: 元稹

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
题张十一旅舍三咏·井

唐代: 韩愈

贾谊宅中今始见,葛洪山下昔曾窥。
寒泉百尺空看影,正是行人暍死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