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

唐代: 岑参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,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。
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,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。
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,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。
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,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。
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,秦声悲哀啊,送你上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年11月第1版:316-318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秦筝:古秦地(今陕西一带)产的一种弦乐器。筝,一种弦乐器。五色:涂成五色。缠弦:将弦缠在筝上。十三柱:十三根缠弦的支柱。

(yuàn)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如欲语:好似向人倾诉。

红亭水木不知暑(shǔ)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不知暑:不觉有暑天的炎气。

清风飒(sà)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云不去: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。
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秦:指地处秦地的长安。聊:聊以,姑且。汝: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年11月第1版:316-318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 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。全诗可分为三层。

 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。以“汝不闻”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,并且强调秦筝,引起全诗,“苦”,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。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。三、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,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,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,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。

 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。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,是送别的环境,也是弹筝的环境。次点出所弹曲调为《黄钟乐》和《白芝曲》。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:清风飒飒而来,浮云停滞不动。“飒”,透露出凄怨,“云不去”反映出缠绵难舍。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,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’,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,遂有“闻之酒醒泪如雨”一句,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。

 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“送”字。归秦地而作秦声,歌题是恰切的。结尾“汝”字与开头“汝7字相呼应,强调“送汝”,而一个“悲”字呼应开头的“苦”字,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。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,难以归京的苦闷。

 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,催人泪下,韵脚也低沉凝重,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年11月第1版:316-318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,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。
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,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。
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,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。
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,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。
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,秦声悲哀啊,送你上路。

注释
秦筝:古秦地(今陕西一带)产的一种弦乐器。筝,一种弦乐器。
“汝不闻”两句:说秦筝五色十三弦,声音最为悲苦。五色,涂成五色。缠弦,将弦缠在筝上。十三柱,十三根缠弦的支柱。
“怨调”两句:说秦筝声调幽怨缓慢,好似向人倾诉衷肠,一曲尚未弹完,天色就已近午时。如

赏析

 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。全诗可分为三层。

 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。以“汝不闻”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,并且强调秦筝,引起全诗,“苦”,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。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。三、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,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,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,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。

 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。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,是送别的环境,也是弹筝的环境。次点出所弹曲调为《黄钟乐》和《白芝曲》。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:清风飒飒而来,浮云停滞不动。“飒”,透露出凄怨,“云不去”反映出缠绵

岑参

岑参

岑参(718年?-769年?),荆州江陵(今湖北江陵县)人或南阳棘阳(今河南南阳市)人,唐代诗人,与高适并称“高岑”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猜您喜欢

送杨长史赴果州

唐代: 王维

褒斜不容幰,之子去何之。
鸟道一千里,猿声十二时。
官桥祭酒客,山木女郎祠。
别后同明月,君应听子规。

送贾讷倅眉

宋代: 苏轼

老翁山下玉渊回,手植青松三万栽。
父老得书知我在,小轩临水为君开。
试看一一龙蛇活,更听萧萧风雨哀。
便与甘棠同不剪,苍髯白甲待归来。

送蹇秀才赴临洮

唐代: 高适

怅望日千里,如何今二毛。
犹思阳谷去,莫厌陇山高。
倚马见雄笔,随身唯宝刀。
料君终自致,勋业在临洮。

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

明代: 高启

重臣分陕去台端,宾从威仪尽汉官。
四塞河山归版籍,百年父老见衣冠。
函关月落听鸡度,华岳云开立马看。
知尔西行定回首,如今江左是长安。

送郑侍御谪闽中

唐代: 高适

谪去君无恨,闽中我旧过。
大都秋雁少,只是夜猿多。
东路云山合,南天瘴疠和。
自当逢雨露,行矣慎风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