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建昌江

唐代: 白居易

建昌江水县门前,立马教人唤渡船。
忽似往年归蔡渡,草风沙雨渭河边。

建昌江水县门前,立马教人唤渡船。
建昌江水流过县门前,立马江边,派人去喊渡船。

忽似往年归蔡渡,草风沙雨渭河边。
忽然感觉犹如往年回家,在蔡渡等船,风吹野草,雨打沙滩,我立马在渭河岸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周勋初,严杰选注.白居易选集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2年01月:210
2、 霍松林.白居易诗选译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59年07月:297

建昌江水县门前,立马教人唤渡船。
建昌江:即修水。源出江西修水县西,东流入鄱阳湖。县:即建昌县,唐代属洪州,今江西永修县。教:使,令。唤渡船:后人本白居易诗意,于此处修水岸边建唤渡亭,立石刻诗。

忽似往年归蔡渡,草风沙雨渭(wèi)河边。
蔡渡:在下邽(今陕西渭南市下邽镇),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,因汉代孝子蔡顺而得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周勋初,严杰选注.白居易选集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2年01月:210
2、 霍松林.白居易诗选译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59年07月:297
建昌江水县门前,立马教人唤渡船。
忽似往年归蔡渡,草风沙雨渭河边。

 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,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,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。

  诗的一、二句是一幅“待渡图”:一江修水,横在县城边,城郭房舍,倒映在清清江水里,见其幽;渡船要教人唤,则行人稀少,见其静。读者通过这幅幽静的画面,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。

  下文陡然接个“忽似”,领起三、四句,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“待渡图”。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,但这儿是渭水;依然是一个渡口,但这儿是蔡渡。所相似的地方,是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,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;而毛毛细雨,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。无限往事,涌上诗人的心头;无限归思,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。“草风沙雨”,色调凄迷,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。这种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的诗风,正是白居易的独特风格。

  绝句规律,要转得出,结得好。第三句“忽似”一转,立见感情跳跃,从而导出了无限风情的第四句。这个“忽似”,妙在凌空而来,触景而及,推出了新的境界。而这种突然而来的新境界,又正说明诗人经常想着渭村。诗人经常梦魂萦绕,才产生了这突然的联想,让读者于无声处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。明代钟惺在《唐诗归》里赞许白居易的诗说:“看古人轻快诗,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……此乃白诗所由出,与其所以传之本也。”这诗从“轻快”中取得“静深”之妙,就靠巧妙的转句得到。

  这首诗前两句写等待渡河的场景,描绘出一幅“待渡图”。后两句写自己产生的联想,推出内心隐藏的思乡之情。这首诗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.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4.08:114-115
2、 古志昂编著.古典诗词四百首鉴赏与古诗词创作入门 创新版:宁夏人民出版社,2013.06:93-94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建昌江水流过县门前,立马江边,派人去喊渡船。
忽然感觉犹如往年回家,在蔡渡等船,风吹野草,雨打沙滩,我立马在渭河岸边。

注释
建昌江:即修水。源出江西修水县西,东流入鄱阳湖。
县:即建昌县,唐代属洪州,今江西永修县。
教:使,令。
唤渡船:后人本白居易诗意,于此处修水岸边建唤渡亭,立石刻诗。
蔡渡:在下邽(今陕西渭南市下邽镇),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,因汉代孝子蔡顺而得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周勋初,严杰选注.白居易选集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2年01月:210
2、 霍松林.白居易诗选译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59年07月:297

赏析

 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,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,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。

  诗的一、二句是一幅“待渡图”:一江修水,横在县城边,城郭房舍,倒映在清清江水里,见其幽;渡船要教人唤,则行人稀少,见其静。读者通过这幅幽静的画面,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。

  下文陡然接个“忽似”,领起三、四句,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“待渡图”。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,但这儿是渭水;依然是一个渡口,但这儿是蔡渡。所相似的地方,是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,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;而毛毛细雨,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。无限往事,涌上诗人的心头;无限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是公元817年(元和十二年)于江州创作的。白居易因公事到江州附近的建昌江去,以他在渡口的所见所感,于是写下这首绝句。白居易在长安作校书郎时,因母亲逝世而去职,在长安附近的渭村住了四年。他从风波险恶的官场,来到农村的自由天地,心情十分坦荡舒畅。丧服满了之后,他又被起用为太子左赞善大夫,还是卷进了宦海波涛。仅仅一年,就因开罪权贵而贬为江州司马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唐)白居易著;时宜之选注.白居易诗歌精选:花山文艺出版社,1996.01:251
2、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.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4.08:114-115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猜您喜欢

山寺夜起

清代:江湜

月升岩石巅,下照一溪烟。
烟色如云白,流来野寺前。
开门惜夜景,矫首看霜天。
谁见无家客,山中独不眠。

行舟忆永和兄弟

宋代:周必大

一挂吴帆不计程,几回系缆几回行。
天寒有日云犹冻,江阔无风浪自生。
数点家山常在眼,一声寒雁正关情。
长年忽得南来鲤,恐有音书作急烹。

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

南北朝: 何逊

客心愁日暮,徙倚空望归。
山烟涵树色,江水映霞晖。
独鹤凌空逝,双凫出浪飞。
故乡千余里,兹夕寒无衣。

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山

宋代:朱复之

裹将破帽凤山游,凤去台空余古丘。
白发尚能今日客,黄花祗作故园秋。
天浮渭北荒荒杳,江入旴南隐隐流。
我始欲愁君且莫,人生何处是吾州。

玉蝴蝶·晚雨未摧宫树

宋代: 史达祖

晚雨未摧宫树,可怜闲叶,犹抱凉蝉。短景归秋,吟思又接愁边。漏初长、梦魂难禁,人渐老、风月俱寒。想幽欢。土花庭甃,虫网阑干。
无端。啼蛄搅夜,恨随团扇,苦近秋莲。一笛当楼,谢娘悬泪立风前。故园晚、强留诗酒,新雁远、不致寒暄。隔苍烟。楚香罗袖,谁伴婵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