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田文学网

西河·天下事

宋代:王埜

天下事,问天怎忍如此!陵图谁把献君王,结愁未已。少豪气概总成尘,空馀白骨黄苇。
千古恨,吾老矣。东游曾吊淮水。绣春台上一回登,一回揾泪。醉归抚剑倚西风,江涛犹壮人意。
只今袖手野色里,望长淮、犹二千里。纵有英心谁寄!近新来又报胡尘起。绝域张骞归来未?

天下事,问天怎忍如此!陵图谁把献君王,结愁未已。少豪气概总成尘,空馀白骨黄苇。
天下的事,试问苍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呢?《八陵图》是谁献给君王的,这种已经凝结的愁绪还没有在我心中停止。少年的豪气总会化为尘埃,只留下白骨和黄色的芦苇。

千古恨,吾老矣。东游曾吊淮水。绣春台上一回登,一回揾泪。醉归抚剑倚西风,江涛犹壮人意。
怀恨千古,可是我已经年老了。东游时我曾经凭吊淮水。绣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泪。喝醉后归来,借着西风抚视自己的宝剑,江水涛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志。

只今袖手野色里,望长淮、犹二千里。纵有英心谁寄!近新来又报胡尘起。绝域张骞归来未?
而如今我只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,望着遥远的淮水,距离这里还有两千里。即使我有英雄壮志,又有谁可寄托呢!新近又听说胡人那边起了战争。抗击匈奴的张骞已经归来了吗?

参考资料:

1、 喻朝刚,周航主编.分类两宋绝妙好词: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,2015:151
2、 (宋)苏轼等著;汪旭编著.豪放词:万卷出版公司,2014:210-211

天下事,问天怎忍如此!陵图谁把献君王,结愁未已。少豪气概总成尘,空馀(yú)白骨黄苇。
西河:词牌名。三段一百四字,第一段六句四仄韵,第二段七句四仄韵,第三段五句五仄韵。陵图:皇陵舆图。北宋皇陵均在河南,这里用以代指中原失地。结愁:难解的愁怀。黄苇:枯黄的芦苇。

千古恨,吾老矣。东游曾吊淮水。绣春台上一回登,一回揾(wèn)泪。醉归抚剑倚西风,江涛犹壮人意。
绣春台: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城内。揾泪:揩拭眼泪。揾:擦,揩。

只今袖手野色里,望长淮、犹二千里。纵有英心谁寄!近新来又报胡尘起。绝域张骞(qiān)归来未?
长淮:即淮河。英心:雄心。谁寄:向谁倾吐。胡尘:这里是指蒙古侵略军。绝域:极远的地方。张骞:西汉名将,汉中城固(今属陕西省)人,因功封博望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喻朝刚,周航主编.分类两宋绝妙好词: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,2015:151
2、 (宋)苏轼等著;汪旭编著.豪放词:万卷出版公司,2014:210-211
天下事,问天怎忍如此!陵图谁把献君王,结愁未已。少豪气概总成尘,空馀白骨黄苇。
千古恨,吾老矣。东游曾吊淮水。绣春台上一回登,一回揾泪。醉归抚剑倚西风,江涛犹壮人意。
只今袖手野色里,望长淮、犹二千里。纵有英心谁寄!近新来又报胡尘起。绝域张骞归来未?

  第一段一开始,词人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:老天爷怎么忍心将天下事折腾到如此不堪的地步!“问天”当然不止是问天,而是问代行天意的当权者。“天下事”指当时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集团为了苟且偷安,对金称臣割地,已经到了“国脉微如缕”的悲惨境地。公元1234年,蒙古灭金后,连年兵扰南宋,宋室面临覆亡的危险。献陵图事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盛举,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。(见《宋史·礼志》二十六)王埜即事生情,渴望能有力挽狂澜的志士贤才,能够一举收复中原(以献陵图事代指故土的恢复)。可是当时国事日渐式微,中原地区早已失守,蒙古大军正不断南犯,威胁着宋朝的安全,而当权者却苟且偷安,排斥抗战派,沉溺于犬马声色之中,不思振作,这使他抱恨结愁不能自已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现实中有抱负的志士仁人,却往往因报国无门,赍志而没,只剩下一堆堆荒草野茔,作者隐约感觉到自己也将会遭到他们一样的厄运,不觉发出了深切的哀叹。

  第二段开头两句,作者感叹自己怀抱憾恨,垂垂老矣,接着追忆起自己当年巡视江防前线时的情景。那时他曾到六朝古都金陵凭吊过秦淮水。词中“淮水”指秦淮河,源出江苏溧水县北,横贯南京城,流入长江。王埜生在国运衰微之世,东吊秦淮,感念六朝兴亡更迭的历史教训,吊古伤今,悲恨之情油然而生。词人借酒浇愁,含恨在风中抚剑醉归,心潮激浪恰与大江波涛撞击、交汇,滔滔东逝之水好像特地为他这位壮志未酬的志士砥砺斗志。

  第三段写作者当时身处闲职,远离淮河前线千里之遥,但仍怀着一颗为国分忧的壮志雄心。“纵有英心谁寄”,这颗英心在现实中无法托付,只好空自嗟叹,一吐内心的郁闷与悲愤。南宋统治集团腐败无能,蒙古灭金后连年攻宋,局势日趋艰险,南宋政权危在旦夕。因此词人发出焦灼的呼唤:“绝域张骞归来未?”他急切盼望现实中能出现象西汉张骞那样的名将,出使西域,联合各方力量抗击匈奴。

  这首词自始至终激荡着爱国志士一腔热血无处诉的悲愤心情。全词以三叠词调这一形式,将昔往与今来、抚时与感事、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际巧妙地交织起来,一咏三叹,将词人内心的激愤愁恨,感情波澜层层推出,萦回不尽。为了加强抒情感人的艺术效果,作者多次运用反诘句式,因此词文揭响有力,频频扣击读者心弦。特别是起首与结尾两处的诘问句,一起一结责问苍天,呼唤英雄,既振聋发聩,又使词的主旨表达得含蕴深曲,耐人寻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唐圭璋等著.唐宋词鉴赏辞典(南宋·辽·金卷)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1870-1871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天下的事,试问苍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呢?《八陵图》是谁献给君王的,这种已经凝结的愁绪还没有在我心中停止。少年的豪气总会化为尘埃,只留下白骨和黄色的芦苇。
怀恨千古,可是我已经年老了。东游时我曾经凭吊淮水。绣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泪。喝醉后归来,借着西风抚视自己的宝剑,江水涛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志。
而如今我只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,望着遥远的淮水,距离这里还有两千里。即使我有英雄壮志,又有谁可寄托呢!新近又听说胡人那边起了战争。抗击匈奴的张骞已经归来了吗?

注释
西河:词牌名。三段一百四字,第一段六句四仄韵,第二段七句四仄韵,第三段

创作背景

  理宗宝祐三年(1255),王埜被御史胡大昌弹劾,罢给事中,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。这首词大约是他晚年罢官赋闲后写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喻朝刚,周航主编.分类两宋绝妙好词: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,2015:151

赏析

  第一段一开始,词人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:老天爷怎么忍心将天下事折腾到如此不堪的地步!“问天”当然不止是问天,而是问代行天意的当权者。“天下事”指当时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集团为了苟且偷安,对金称臣割地,已经到了“国脉微如缕”的悲惨境地。公元1234年,蒙古灭金后,连年兵扰南宋,宋室面临覆亡的危险。献陵图事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盛举,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。(见《宋史·礼志》二十六)王埜即事生情,渴望能有力挽狂澜的志士贤才,能够一举收复中原(以献陵图事代指故土的恢复)。可是当时国事日渐式微,中原地区早已失守,蒙古大军正不断南犯,威胁着宋朝的安全,而当权者却苟且偷安,排斥抗战派,沉溺于

王埜

王埜(yě),字子文,号潜斋,生于金华(今浙江金华),南宋诗人、词人、书法家。嘉定十二年(1219年),考中进士,历任两浙转运判官、权镇江知府、沿江制置使、江东安抚使等职。宋理宗宝祐二年(1254年),拜端明殿学士,签书枢密院事,封吴郡侯。因与宰相不合,言者攻之,罢任,提举洞霄宫。工于诗,书法学欧阳询,署书尤清劲。金华宝婺观中八咏楼扁,智者寺倚松亭扁“灵源胜地”四大字,赤松山亭额及江宁雨花台緫秀堂扁,皆其所书。存词三首。

猜您喜欢

高阳台·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

宋代: 王沂孙

残雪庭阴,轻寒帘影,霏霏玉管春葭。小帖金泥,不知春在谁家。相思一夜窗前梦,奈个人、水隔天遮。但凄然,满树幽香,满地横斜。
江南自是离愁苦,况游骢古道,归雁平沙。怎得银笺,殷勤与说年华。如今处处生芳草,纵凭高、不见天涯。更消他,几度东风,几度飞花。

赠梁任父同年

清代: 黄遵宪

寸寸山河寸寸金,侉离分裂力谁任,
杜鹃再拜忧天泪,精卫无穷填海心。

琴茶

唐代: 白居易

兀兀寄形群动内,陶陶任性一生间。
自抛官后春多醉,不读书来老更闲。
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。
穷通行止常相伴,谁道吾今无往还?

满江红·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

宋代:赵鼎

惨结秋阴,西风送、霏霏雨湿。凄望眼、征鸿几字,暮投沙碛。试问乡关何处是,水云浩荡迷南北。但一抹、寒青有无中,遥山色。
天涯路,江上客。肠欲断,头应白。空搔首兴叹,暮年离拆。须信道消忧除是酒,奈酒行有尽情无极。便挽取、长江入尊罍,浇胸臆。

少年行二首·其一

唐代: 王昌龄

西陵侠年少,送客过长亭。
青槐夹两路,白马如流星。
闻道羽书急,单于寇井陉。
气高轻赴难,谁顾燕山铭。